精准扶贫出实招 攻坚克难求实效
——淮南市民政局扶贫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基本做法
市民政局帮扶工作队进驻潘集区大庄村以来,他们牢记组织的重托,紧紧围绕“扶持谁”、“谁来扶”、“怎么扶”这一主题,把精准落实扶贫政策作为帮扶第一要务,扑下身子、放下架子、撸起袖子,用真情、真心积极回应贫困群众的新期盼,取得较为明显成效。
体察民情到根,号准“穷脉”。“贤者处实而效功”。扶贫工作队始终把调查研究、掌握情况作为扶贫工作的之基。他们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走访、调查,全面了解该村情,熟悉了每一个贫困户情况。大庄村属矿采煤沉陷区,新规划设计的大庄新村高楼林立、绿树成荫,目前半数人口已搬迁新居。每家每户都有异地还原新房,根本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保障安全问题。主要致贫原因有三点:一是因残因病致贫是主因。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,大庄村有贫困户46户、140人,因残致贫15户,因病致贫8户,因学致贫1户,因缺劳力致贫(含五保户4户)14户,因缺技术、缺土地、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8户。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。调查发现,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,文化程度不高,既无劳力,又无技术,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,观念比较传统、保守,守摊子、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。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。在农村,虽然有大病救助、大灾救助、农村低保、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,但标准不高,一旦遇到天灾人祸、因病、因残,极易返贫。在分析和总结致贫原因的基础上,认真吃透中央和省市的扶贫政策,制定了10个扶贫专项方案,有针对性的搞好贫困户的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,落实帮扶人员、帮扶方式,确定产业项目,明确年度增收目标,确保扶贫对象及时得到有效扶持。
健康扶贫到人,断掉“穷根”。针对大庄村近半数是因残因病致贫的实际,扶贫工作队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健康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上。驻村工作队逐户上门反复宣传省健康扶贫政策“351”“180”和区政府出台的降低住院门槛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逐一核查到人,在此基础上协调区残联、镇政府、医院等部门,凡是够评残条件的做到应评尽评,实现享受因残脱贫政策全覆盖。截止目前,为4户已脱贫户和8户未脱贫户办理了慢性病门诊,确保脱贫户不会因病返贫、拟脱贫户不会因病而不能按时完成脱贫任务。
产业扶贫到户,移去“穷业”。通过积极争取各类项目、扶贫资金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,多渠道筹集资金,帮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。特别是大力争取大户带动措施的落实,为贫困群众解决“融资难”的问题。在吃透掌握各级扶贫办金融扶贫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,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,做好资金的运用和监管工作,保证各项扶贫资金安全、落实到位。截止目前,为所有已脱贫户办理了大户带动产业项目,并且已得到首年分红。为2017年拟脱贫户争取4万元的“两免”贷款注资优质企业,提升企业的实力而获得可观的首年分红。
规模种植到村,治好“穷窝”。大庄村过去一直是矿区,客观上大农户不多,形不成规模种植,只有零散的几个小户在自家的承包地惨淡经营,其中有大部分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。鉴于这种情况,决定由村牵头,从农户手中流转了五十多亩土地的经营权,在国家项目资金不足的情况下,驻村工作队积极汇报争取淮南市民政局的支持,挤出20万为项目注资,争取区、镇两级政府抽出10万为项目收尾。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,邀请专业人士为农户讲课,传授先进种植技术,让农户变为有技术、有能力的新型菜农能手。(市民政局扶贫工作队 葛德学)
(责任编辑:丁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