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想那年入警时
365娱乐城讯 2003年的一个春天,我还是淮南师范学院的一名师范生,经常在周末的时候,骑着自行车回家。回家的路上会经过四海大厦的人行天桥。每次从那里经过,我都要放慢车速,目光紧紧的锁定在岗亭上指挥交通的年轻女交警身上。那一身藏蓝色的警察制服,穿在年轻女孩的身上,是那么英姿飒爽。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,觉得那一身警察制服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帅气的衣服。我不禁在心里偷偷的幻想,我要是能当一名警察,穿上那一身警服,该多好啊。当然,这都是在心里偷偷幻想。
转眼到了2004年,即将毕业的我,面对就业的压力,每天精神高度紧张。这时候报纸上刊登了淮南要面向社会统一招考人民警察的消息。报名和考试时间间隔一个月。我学的是师范专业,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公安业务知识、法律知识,难度是可想而知的。现在我还清清楚楚的记得,那一个月,每天早上,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,就是公安业务知识、法律知识、行政能力测试几本书、辅导试卷轮流看。这本看累了,换那套习题,习题做完了,再换一本书。从早到晚,公交车上、厕所里,无论哪里,我的手里绝对会有一本书或者一套试卷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终我以笔试第四、总成绩第六的成绩,成为了那一批招考的十五名女普警里面的一员,并最终顺利的通过了体能测试、体检,我的警察梦,终于实现了。
最初,我在派出所当一名片警。我的师傅是一名五十八岁的老民警。按说这个年龄,已经不适合在一线派出所接警处警了,但是师傅不论寒冬酷暑,白天黑夜,都和大家一起工作,从无怨言。大家都亲切的叫他侯老师。侯老师的脾气非常好,总是笑呵呵的。和我心目中威严霸气的警察形象一点也不一样。每次我跟在他后面下社区,社区里的老街坊都会亲切的喊他:“老侯来啦,最近忙啥呢。”侯老师总是笑呵呵的和大家唠家常,家长里短间,警民关系自然融洽了许多。遇到调查走访,老百姓有什么消息、线索,自然愿意和侯老师说。所里有案件、外面单位来摸情况,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,问问侯老师,他可能会掌握情况。侯老师也从不让大家失望,辖区里的情况是门清,好像一个电脑硬盘,需要的资料随时调取。侯老师不但情况熟,处理起邻里纠纷来,更是有自己的一套绝活。记得有一次,两家人因为卫生间漏水,互相之间从争吵、辱骂最后升级到砸玻璃、砸门。报警后,侯老师先后多次上门给两家人做思想工作,又帮忙联系维修人员把漏的地点修好了。问题的源头解决了,矛盾自然化解了。这也给初入警的我上了生动的一课。原来,当一个好警察,并不一定都是出生入死的抓逃犯,破命案。能解群众之忧,帮群众危难,也同样是好警察!
还记得有一次我值班,深夜,电话铃响了,有群众在治东村的一个楼道里面发现了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。我和另外一个值班民警连忙赶往现场,那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,粉嫩粉嫩的,小手握在一起,在胸前来回晃。从现场的情况初步判断,这应该是一名弃婴。我和同事把他带回所里,那一夜,初出校门的我,和男同事一起照顾这个小婴儿的慌乱景象,至今想来都颇为尴尬。第二天,医院妇产科的医生来一看,这是一个先天愚型儿童。这也许就是他的亲生父母抛弃他的原因。看着孩子可爱的小脸,我不禁有些心酸。他这辈子,也许注定了要承受比别人多的苦难。那一刻,我感到些许无助,警察有时候也是无能为力的。
最初的我,只是看到身着制服的女警察,英姿飒爽,帅气逼人。从而萌发了我想当警察的愿望。然而,当我初入警营,在一日日的接警处警中,慢慢感知这身警服的份量。方知藏青蓝的背后,是一个个像侯老师一样的普通警察用自己的青春、智慧、坚守换来的尊重与认可。而我,也要用我的一份微薄的力量,为这身警服增添一抹亮色。(八公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 郑笑宇)
(责任编辑:丁奥)
相关热词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