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市委防范办
官方微信
淮南市委政法委
官方微博
回到顶部 关闭
首页 > 文苑 > 正文

德治与法治相融是做好法援工作的基础

2018-04-04 16:30:16   来源:365娱乐城   点击:   字体:[缩小] [默认] [放大]

        365娱乐城讯 2016年12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: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,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”。

       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,道德是内心的法律。作为基层法律工作者,实时接触具体的矛盾纠纷,处在推行法治、维护基层和谐的一线,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融,统筹法律、伦理和人情的关系,关注普遍法律规则和复杂事实背后的道德伦理因素,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,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道德支撑。

        用调解手段解决法律纠纷更暖人心。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,法律是外在的强制,道德是内心的约束,如果每个人都有很好的道德要求,法治自然能实现。作为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的法律工作人员,每天都面临着不同的法律与道德交织的矛盾、法律解决不了的纠纷,如3月8日区法律援助中心遇到的养母要求解除与养女之间关系的矛盾,经过中心人员一周六次的两家来回穿梭走访,做思想工作,为母女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,终于使母女化了干戈,重拾了亲情,如果母女“对薄公堂”,法律只会让亲情隔断、亲人变仇人,所以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法律才坚不可摧。

        心系群众是做好法律工作的基础。凡是申请法律援助的群众都是在家庭、经济等方面存在困难的人员,只有始终想着急群众之所急、想群众之所想,对老百姓有颗真挚的心,才能做好法律援助工作,3月12日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了一名社区矫正人员申请法律援助,这是毛集实验区首次为社会服刑人员进行的援助服务,我们并不能因为他的身份而拒绝他。

        心中时刻装着法是做好法治工作的保障。作为法律工作者,我们接触到的都是对法不了解、对法有需求的人,所以要做到时刻讲法、事事遵法、常常普法,让法治深入人心;在遵法守法的基础上体现道德,用调解、劝说等方式方法提升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 让我们做困难群众与律师的桥梁、做群众的法律保姆、做群众的贴心人,让法治不断完善、德治不断深入人心,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,为发展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。(毛集实验区法律援助中心 朱纪凤)

(责任编辑:丁奥)

相关热词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