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人民调解工作“双先”:淮南有3个!
365娱乐城讯 近日,司法部印发《关于通报表扬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》,对我市潘集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500个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,以及凤台县司法局李娟、淮南市司法局刘明等1000名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扬。
司法部在上述决定中指出,近年来,全国一大批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,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并号召系统要认真学习、广泛宣传受到表扬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好经验、好做法、好作风,继续扎实工作,开拓进取,勇于担当,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,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“第一道防线”作用,为平安中国、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。
近年来,淮南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人民调解组织、人民调解员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要求,全面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,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“第一道防线”作用,为建设“平安淮南”“法治淮南”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,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。这次受司法部表彰的对象,既是淮南人民调解战线的优秀代表,更是市司法局发扬光大“枫桥经验”的一个缩影。
组织体系更完善
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,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。市司法局积极适应形势的新变化,认真贯彻《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》,切实将其纳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大力加强全市人民调解组织、队伍、制度、业务和保障能力建设,努力在更高层次、更广范围实现人民调解工作新作为。全市91个乡镇(街道)、1082个村(社区)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,76个企事业单位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,交通事故、医患纠纷、物业纠纷等专业性、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建立,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完善,切实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,化解在当地。2017年,全市共调解纠纷33576件,调处成功33240件,调处成功率99.0%。
专业调解更出色
注重专业性、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,制定《淮南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》,设立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,寿县、凤台县、潘集区等相继成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,形成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具体实施的医患纠纷化解新模式。调结的医患纠纷案件做到100%案结事了,并实现“4个90%,2个80%”(即:因医疗纠纷导致的上访率下降90%,医患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0%以上,结案后医患双方满意率达到90%以上,特别是患方满意率达到了98.1%;经过法院诉讼处理的医疗纠纷案件下降80%,曾经发生的围堵、陈尸医院的恶性案件下降了80%),人民调解成为化解医患矛盾的主渠道。
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数量大、专业性强的特点,坚持 “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”,聘请懂法律政策、懂交通业务、懂调解方法的人员担任专职调解员,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县区实现全覆盖,有效破解了交通事故“调解难、理赔难、救济难”等难题,年调解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纠纷2000多件。
根据物业服务纠纷多发、频发、量大、具有专业性的特点,坚持调解优先原则,出台《关于加强物业服务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》,成立淮南市物业服务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,对各类物业服务纠纷进行有效调解,形成有机衔接、协调联动、高效便捷的物业服务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。
三调联动更有效
制定《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》,积极推进“党政主导、司法推动、社会参与、多元并举、法治保障”的多元化解机制建设。与市中院制定“诉调对接”工作实施意见和进一步落实“诉调对接”工作机制若干规定,在基层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,在部分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巡回法庭,加强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,全面完善“诉调对接”工作机制。与公安机关建立公安民警与人民调解员联合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机制,在公安派出所建立“警民联调”工作室,非警事案件得到妥善调处。2017年,人民调解组织共接收化解法院、公安、信访和其他部门移送案件700余件,减少了司法、行政资源的低效使用,打造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淮南模式。
平台建设更突出
为给基层群众提供便捷、高效、优质的法律服务,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,市司法局在市级和8个县(区)、91个乡镇(街道)、1082个村(社区)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(社区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,整合系统专业资源建立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延伸了人民调解工作前沿。在田家庵区试点开展“一村(社区)一律师”工作,派驻律师驻点村(社区),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提高了基层自治组织和群众借助专业法律力量规避风险、预防纠纷、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。
同时,投入98.4万元建成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一期平台,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掌上网络平台建设工作,积极研发推行“村里”普法APP等法律服务移动端,在全市各村(居)建立村(社区)法律服务微信群998个,实现全市所有村(社区)全覆盖,推行网上咨询、网上办理、网上调解等在线法律服务,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便捷、高效、优质的人民调解法律服务。(市司法局 苏传君)
(责任编辑:丁奥)